請回答2017互聯網:誰不是一邊成為歷史,一邊忙著再造自己?

閱讀  ·  發布日期 2017-12-21

許知遠的單向街書店舉辦了第三屆文學節,演講部分有一段話打動我:

沒有一代人是孤立無援的,所有人都是漫長歷史中的一個環節。他們的講述,是寬闊世界里的回聲,也是歷史的影子。而個體與時代相互交纏的命運,是我們的秘密年輪。歸根結底,我們在青年時代所有的言語與行動,無非是想親身驗證:這個時代年輕過嗎?它會變成什么樣?

在采訪馬東后成為網紅后的許知遠,其實也采訪了林志玲。他在朋友圈配上了自己和林志玲的大圖海報,然后說,感覺一只腳踏入娛樂業,不知是擴展了人生,豐富了知識分子的維度,還是另一種墮落。

以前的許知遠,可是《經濟觀察報》主筆,是位作家,也是一家書店的老板。與其說是馬東們成就了他的爆紅,不如說是他因為做《十三邀》而不得不擁抱互聯網,進而被互聯網所改變。

而互聯網改變的,遠不止2017年的許知遠,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這摧枯拉朽的大勢推著向前奔跑。這些改變的顯著標志則呈現在一家家公司身上,BAT、網易、小米、京東、微博、今日頭條;一個個新物種上,網易嚴選酒店、盒馬鮮生、無人超市;也印刻在一個個人物身上,互聯網大佬馬云、馬化騰、李彥宏、丁磊、雷軍、劉強東,當然還有賈躍亭。

2017年的互聯網,是充滿娛樂性和戲劇性的,同時,它又是某些內核回歸的一年,是從輕向重的轉捩點。

2

時間撥回8年前,5月的一天,阿里巴巴的張勇與他的伙伴們討論,似乎可以在秋季搞一個類似美國感恩節大促銷的活動,他們為日子的選擇想破了頭,不知是誰突然提議:“要不就在11月11日吧,光棍節,閑著也是閑著,不如忽悠他們上網來購物?!?/span>

于是乎,我們看到了剁手的淘寶雙十一,后來這個節日更多被稱之為天貓雙十一,這其實已經透露出,阿里也需要顛覆自我。為什么是游戲企業賺到了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桶金,除了商業模式明晰以外,還因為那個時候很多的網民是高中生、大學生,他們的核心訴求就是娛樂。當這些人畢業了,追求便宜好貨且需要方便,淘寶一下子流行起來。

如果說2000年前后的新聞門戶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一個沖擊波,那么以阿里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則是第二次,前者改變了國人與信息的關系,后者改變了國人與商品的關系。而到了2011年,互聯網則開始改變消費者與服務的關系,團購元年來了,O2O盛行。

上百億的資本和數十萬年輕人加入到了千團大戰當中,吳波的拉手網風靡一時,張濤的大眾點評從上海起步也不甘落后,但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:吳波和張濤這兩個名字早已被淡忘,九敗一勝的王興笑到了最后。

在團購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時候,垂直電商轉向綜合電商成為一個趨勢,京東、當當就是代表,從3C或圖書,擴展到了日用百貨、服裝、家居等等;而另外一面,從2010和2011年開始,垂直電商吸引資本的黃金時代來臨。那時候微信還在娘胎,微博剛剛興起,在人人網和QQ空間,“凡客體”刷屏,韓寒穿著白T恤的形象深入人心,他既不是導演也不是小野她爹。

也是在“凡客體”大火的這年,海歸陳歐上線了聚美優品的前身“團美網”,后來轉型為化妝品B2C電商平臺。2012年,微博大V陳歐一則“我為自己代言”的文案,成為了勵志故事,被眾多80后所艷羨。唯品會則在美國成功IPO,垂直電商迎來了其巔峰時期。

我們眼看垂直電商樓起,而接下來四年,我們又眼看他們樓塌。去年,市值僅剩9億美元的聚美優品宣布私有化從美股退市,陳歐開始遭到了各式各樣的吐槽,又以李誕在《脫口秀大會》的diss為最盛。唯品會九年沉浮,總算在近日抱穩了騰訊和京東的大腿。

3

最慘的可能還是陳年,他的員工數量從一萬多人削減到180人。在流行被引爆之后,凡客突然在品類上迷失,其產品從主打的襯衫、T恤和帆布鞋迅速擴展開去。在品牌銷售和平臺銷售之間,在規模和產業鏈上,凡客出現了模式抉擇的迷失。

陳年后來的自救多少顯得有些吃力,而他本人又因為一檔綜藝節目剪輯diss周杰倫的片段,而飽受互聯網輿論暴力的摧殘。

城頭變幻大王旗。還沒等陳年、陳歐重回舞臺中心,新風口又至,這也意味著新的人物登場了。2015年,供需主導權的改變悄然孕育了中國的共享經濟。它仍舊發軔于互聯網平臺,基于閑置資源使用權的精準匹配與聯結,實現生產要素的社會化,提高存量資產的使用效率。

快的和滴滴的線下爭奪打得不可開交,但最終他們卻在資本力量下于情人節那天宣布合并,他們走到了一起,還拉著騰訊和阿里也走到了一起。但是這段愛情并沒有持續多久,滴滴這個品牌最終吞噬了快的,又在之后吞掉了Uber中國。也是在2015年,58同城和趕集網合并,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。

對于騰訊促進的業界幾項大合并,尤其是共享出行領域的,馬化騰說,補貼燒錢大戰推動了移動支付的普及,這是意想不到的一個收獲。騰訊開放的投資戰略,也讓產品經理馬化騰成為了江湖大佬背后的大佬,今年烏鎮互聯網大會的“東興局”可見一斑。

4

2015年是共享經濟的元年,也可以說是樂視生態的元年。樂視過去兩年蒙眼狂奔,為夢想窒息。到現在為止,確實也沒充分證據證明賈躍亭從一開始就要做龐氏騙局,他看起來還是很勤奮的,樂視也挖來了各個領域的牛人。

但樂視的局實在太大了,最終由賈躍亭熱衷的超級汽車撕開了一個口子,而實際的窟窿又比我們想象得還大。生態化反最終偃旗息鼓,像是和歷史開了個玩笑一樣。

而比賈躍亭更早提出互聯網硬件生態閉環構想的雷軍,卻帶領小米走出了低谷。小米加大地面渠道的鋪設,雷軍甚至跑到河南農村的雞毛小店去取經。所謂生態也在悄然轉變,不再刻意尋求產品互聯互通,而是在銷售平臺上做整合。

我們看到有曾經的龐然大物在崩塌,也有巨頭在變革。百度從如日中天到2016年遭遇重重劫數,輿論聲討之下李彥宏開始反思百度的管理文化和戰略路徑。前微軟華人第一高管陸奇加盟,將百度這艘大船All in人工智能。歷經教訓,百度似乎有了新的氣質,市值也得到修復。

也曾跌入過谷底的微博,今年也是徹底走過了二次崛起的階段。得益于內容分發效率的提升,以及社交化、視頻化和商業化的強勢驅動,微博又開啟了超越Twitter之后新的征程。做大平臺、基于內容社交賦能、基于粉絲變現賦能是微博決戰下半場的武器。

而它現階段最大的對手,就是獨立于BAT之外的今日頭條。帶著幾個爆款產品,不斷挑戰行業的今日頭條,已經成為TMD里最亮眼的那個。

5

最穩的當然還是騰訊和阿里。尤其從今年開始,互聯網創業就是To AT的聲音越來越多。騰訊和阿里自身業務分支越來越豐富,同時還爆炒賽道,共享單車繁榮起來了,移動支付繼續下沉,人工智能上他們也在加速布局。

從去年到今年,直播迅速迎來高潮,旋即又迅速退水。短視頻浪潮又來了,MCN開始流行。我們看到,風口一個個吹過,但內容和電商的紅利一直都存在。內容創業者之春過去了嗎?實際上,每個月都出來爆款公號這一點就證明,只要能做出好的內容,什么時候入場都是春天。

電商也是如此。龍頭阿里順勢提出了新零售,盒馬鮮生、無人咖啡店等新物種誕生。騰訊雖然自己不做電商,但把值得投資的電商企業都投資了。而且要知道,微信生態里的買賣交易數字已經高得嚇人。通過微信,騰訊切入智慧零售的武器也有了,而小程序很可能是下一個電商增長極。

正如吳曉波所說,流行,如同字面呈現所示,它“既流且行”,是不確定的,是運動中的,而且未必按預想的方向衍生及變異。因此,引爆者如何將流行控制住,導向為一種可以被量化和可持續運營的商業能力,便成為一個更實際,也是最終具有價值的過程。

陳年做電商就是沒有把流行控制住,而擅長游戲的網易卻打開了新電商模式的閥門。凡客盲目擴張SKU,而網易做嚴選。而且,丁磊探索出了一條與阿里、京東不同的路:采買、倉庫和售后等全產業鏈環節,以及最關鍵的定價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上。

丁磊曾說要花三五年時間,在電商上面再造一個網易。這種模式也帶動了一批“嚴選模式”的新電商崛起,比如小米的米家有品、淘寶心選等也在采用。像網易嚴選和小米這樣參與到產品質量把控,深入制造業的打法,在此前的互聯網企業中幾乎沒有出現過。

互聯網正由輕向重轉變。

而如果我們從當下的互聯網環境來看,其實各個領域又何嘗不是在做”嚴選”。

比如,投資圈走過了看人看臉的時代,能不能做出好產品,有沒有行得通的商業模式成為創業王道。甚至我們看到,現在VC的日子不好過了,PE活得更為滋潤。

在同一個舞臺上,賈躍亭沒有完成的夢想,蔚來汽車的李斌卻實現了。整車質量背后是極其復雜的工業流程,李斌說,整體質量在于車輛設計質量、零部件質量,最后才是生產質量。從供應鏈、生產到品控,對量產上市的汽車來說,標準可想而知。

搞知識付費的中年知識分子,無論是高曉松、馬東、羅振宇、吳曉波還是許知遠,也都得精心雕琢自己的內容,不管行業里如何吐槽,他們至少要對花了錢訂閱的用戶負責。

6

2017年,還有很多互聯網事件和熱點值得說道,比如扎心了老鐵、嘻哈、王者榮耀、全面屏手機、吃雞等等。

這一年,我走了全職自媒體這條不太安穩但又看似自由的路。有時候回頭看,發現,好像也記錄了一點什么,評論了一些什么,它們構成了當下互聯網世界爭議與變數的一部分。

再過不久,2017就要過去了,我很懷念它。逃離北上廣實現了嗎?留在北上廣的又過得怎么樣?無論如何,我們又得心懷焦慮和希望,奔向新的互聯網紀元。

Copyright ? ??诰W風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